這個網站的 typography 想法
我其實是想要這個網站上的文章閱讀起來像是在看書或者期刊一樣,也就是需要靜下心來才讀得進去的感覺。畢竟字真的比較多,一個段落的字也比較多。所以我選擇了宋體字以及首行縮排的段落表示方式,而段落之間沒有空行。首行縮排雖然主要是印刷排版的分段方式,但用在網頁上也可以,不會有分段不明的問題(空行分段就只適用於卷軸不適用非卷軸分頁)。
關於 italic,我覺得還是不太習慣用加點的方式來表示,尤其是文中也有拉丁字元的時候。我比較希望是用仿宋或楷書之類的 cursive 字體來做 italic,但這兩種字體有時跟宋體之間的對比沒有到很大,所以我後來還是讓排版引擎自己給字體加斜度了。挑選的方式很簡單,就是 Google Fonts 有就用。用的是介於楷體跟仿宋之間的霞鶩文楷。
粗體目前是用黑體來加強對比。
關於拉丁字體,我不是很喜歡中文字體內附的,因為不知為何它們總給我一種「附屬於漢字字體」的感覺。所以拉丁字體我喜歡另外指定。我個人偏好 old style 而帶點 slab 風、有種 antique 感的字體,比如說 Iowan Old Style 或者 Bookerly。
怎麼說呢,一般外面看到字體或者 typography 的書,多半都是關於標題或 logo 或海報設計的字,但我比較在乎的是內文字體,因為是接觸時間最久、使用量最高的字體。如果內文字體看起來不舒服,我會直接棄買某本書。相反的,如果內文字體與整體 typography 都很棒,我會因此而買某本書。目前中文漢字我喜歡的是獅尾加糖宋體,但載入速度有點慢,所以還是暫時用思源宋體。喜歡獅尾的原因是它筆畫的橫背影與豎筆之間的對比比較小,比較接近 slab 一點。
其它大概就是向左對齊、橫排之類的。然後我堅持如果是不同的字的話,那漢字跟拉丁字元中間要加空格。理由很簡單,因為有的時候會需要不加,比如我喜歡用「漢歐混合詞」——「空格ism」這樣的東西時就不加空格。我認為這是寫作者的權利,這個「加不加空格」的事情,是語意上的問題。另一個原因是支援度廣,所有舊的新的排版引擎都支援。對我來說,手動加空格並不是 hack,要排版引擎自動加間隙才是 hack。